誒,我真的很話癆,但都在跟自己說。

Saturday, October 13, 2018

聽著順子的《寫一首歌》。


上完課後如往常般去了學校的週五市場。今天那裡某個角落聚滿了人,還傳來吉他和歌聲。我以為是學生的快閃表演,正要走過卻聽清了歌是熟悉的馬來語。
猛然停下腳步,認真打量四周的人事物,主持人轉換語言用英文解釋說現在是為印尼地震募款的活動,十幾個人圍在一起唱歌彈吉他,旁邊直立的紙板寫著,Pray for Indonesia.
毫不猶豫地拿出錢包捐了款,終於,可以至少有管道幫上忙了。

一首又一首英文與馬來歌曲唱起,他們沒有悲傷,但從不停止對捐款路過的人們點頭道謝。
接著他們唱起Asalkan kau bahagia,我好久好久沒聽見這首歌了。在馬來西亞總是聽見的。

走遠之後,內心還是滿滿的。
有時候,我真的很疑惑,除卻一切因素,若每個人不分國籍種族,打從心底接納每個人互相幫助,世界上許多問題是否都能夠解決?

我好喜歡語言。當然最喜歡中文,但其他能讓我與他人溝通的語言我都好有興趣學。
像現在身在泰國,學會多一些泰語,收穫的笑容更多。所以,就算總是忘記了,再重複學習相同的單詞,我樂此不疲。

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 Nelson Mandela


聽著鐘鉉的Playlist。

剛剛大哭了一場,搞笑的是和眼前電腦播放的韓劇悲情劇情沒有關係。
我終於是把一切托盤而出。

太多壓抑自己的時候。
我不好,我難過,我一點都不開心。
為什麼說不出這樣的話呢?

我總覺得,問題不是問題,只要自己想開就好了。
所以總是聽別人說,當你們問起我,那你呢?好不好?
下意識就笑了,說當然好啊。

我就是說不出我的問題。我不是不願意分享,只是除了到邊緣再也承受不了的時候才有那瞬間會把一切全盤托出。

我現在其實適應得有點累。我想家了。







Quirky

Sunday, October 07, 2018


不是建立在Instagram或面子書的人生;不是被所有網絡資訊帶領走的人生;不是被他人眼光鎖定的人生;不是他們口中我應該過的人生。
我要成為我自己,我走自己選擇的路,體會呼吸的分秒。

近期喜歡打開Youtube學習新的資訊或是一邊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不一樣的東西然後再不斷尋找其他人在這方便的收穫和負面影響。
比如上個月我開始實行了間歇性斷食。嘗試了28天的16/8間歇性斷食,我在那段時間裡跳過早餐,每天12點過後才進食。
無可否認我的精神變得相當不錯,也沒有任何嚴重不適,而且後來慢慢習慣了之後感覺一直很好。更開心的是,加入運動和盡量選擇原生食物的生活方式,我的體重在一個月裡減了2公斤半。

但直到手機的應用程式提醒我生理期已經遲了一個星期的時候,我知道即使精神良好但是身體好像無法適應我這樣的生活方式。女生的身體荷爾蒙非常敏感,即使對於生理期的荷爾蒙起伏和來源有一定的了解,但我所搜集的網絡資料依舊沒有關於生理期和間歇性斷食的詳細解析。
於是,現在我決定轉換為14/10的間歇性斷食,加入早餐,希望休息一個月的大姨媽下個月按時到訪吧。

我們可以從互聯網得到無盡的資料,然而許多時候還是要保持一種懷疑的態度,你所得的結論不是來自於網絡那些人的分享或是身邊人的經歷與信仰,而是你自己的體驗。
這是我從自己經歷所學到的。

在泰國即將邁入第二個月,我這次只帶了兩本書飛過來,張曼娟老師的《人間煙火》和均螢姐借的《與樹談心》。
兩本都是散文集,讓我沒有持續捧著讀的動力,總是讀完一篇就放下,直到下次想讀時再拿起。只是仍然獲益良多。
《與樹談心》偏向兒童文學,簡單的文字裡充滿對大自然的熱愛,剛巧我這學期和植物很有緣,讀著時很舒服,作者把樹和花草看作朋友,我也相信,大自然的一切都有感情,只是人類暫時無法與他們溝通罷了。
浪漫的均螢在大學時期買的這本書,她在讀的過程中總是撿落葉夾進書裡,所以我翻著翻著,許多乾花葉子都藏在書頁裡。
好喜歡這種感覺。

說起來,我後悔沒把小說《挪威的森林》帶過來。
若遠方朋友在讀這篇文章,我還沒告訴你,我找不到這本書,但最後竟是它來找我了。是我久未聯絡的有心朋友送給我的21歲生日禮物。很神奇!我想呀,要讀完還得花上很久很久。

與植物有緣的學期

也許是被讀過的書和文章影響,我之前發現多數時候,自己寫作的方式文字的運用很容易被喜歡的作者影響。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依靠他人文字的寫作慣性,我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寫自己的文字。

我是在寫自己的文字,對吧?

你看,我還是有些不清不楚。
仍舊非常需要別人的肯定。

自信這個東西,有時滿溢得從眼睛鼻子嘴裡流露出來,有時卻一滴也不剩被埋進低低的頭裡或是沉默的膽怯裡。

我現在,在大學裡的咖啡館某個角落寫下這些。
周遭是聽得習慣卻未掌握的語言,冷氣有點冷,剛把一個小時前點的卡布奇諾喝完了。
這裡的卡布奇諾不好喝。

其實有點慌,應該是太過於空閒的關係,在這裡我們才拿了四堂課,看著大學同學們在忙碌,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出現:我來這裡交換,回去之後必定比起其他同學還會忙上許多,因為得修回在這學期錯過的幾門課。而現在的我們,究竟是享樂、逃離、還是學習?

沒有一定的答案,看我怎麼過這段日子對吧。
想得透但是我仍舊覺得空虛啊。

我可以不斷說服自己,但有沒有人能夠知道一直笑的人看似一帆風順且獨立的人,也有需要擁抱的時刻。

許多人說我幸運,擁有很多,但也是我努力我踏出腳步而得來的。
我曾經,不,直到現在,還是會有害怕展現一些事,或在大眾和不熟悉的朋友眼前分享喜悅。
明明是靠自己的努力所得的,為什麼還是會有害怕被他人知曉的時刻?
沒錯,我害怕,他人的話語,擔心他人覺得我是在炫耀。

所以收穫喜悅我只敢與熟悉的家人與好朋友分享,因為我知道他們打從心底為我開心。
我希望知曉我的成就的人,會對我說聲:“你好棒!”或“幸苦了” 而不是 “你就好咯”或是 “你本來就很幸運的嘛”。

所有人的風光光芒背後都有故事啊。
我很久以前寫過,即使是幸運,也是之前種下的好種子所帶來的果實。

寫到這裡。

我現在安慰到自己了。更清楚知道,唯有付出才有收穫。

希望讀到這裡的你,不要因為別人的話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你現在手握的事物都是你所付出而得到的收穫,都是你生命贈予你的回報。你要愛你自己。
幸苦了,你很棒,請繼續加油。

TI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