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人的制服情懷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18

大一生的宣誓儀式
 
走在泰國的街道上,經常會碰見穿著整齊制服的男女老少,昂首走在街上,似乎還攜帶著一種自身散發出的使命感。
學生穿制服在泰國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當世界各地多數大學生崇尚穿著自由,本地大學生也已經不需要穿制服之時,泰國大學依然身穿白襯衫黑裙或長褲,有時為了更顯端莊也會加上小領結或領帶,參與校內的正式活動。


因此,當我初次走在泰國大學的校園裡,就感覺耳目一新,清一色的學生打扮也似乎在提醒大家和其他到訪的來客,這裡是學府,是學習的地方。

我回憶起在本地大學的裝扮,大家不是五顏六色的T恤長褲就是運動服,儘管少有人穿著暴露,但不免還是有些眼花繚亂的。

來到泰國交換一個學期,我們也需要穿上制服,扣上校徽,和同學們一起上課。在需要上課的日子,不需要煩惱今日是要穿那件藍色上衣還是黃色長裙,我們套上白襯衫與黑裙,便自然升起上課的心情,穿制服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下課後,你依然可以見到學生們穿著制服在街道上,尋找食物或是逛商場,但因為制服展示身份,所以自然會開始要維護自身的形象與禮貌,基本上我們不會在大眾場合見到學生們有任何不雅舉動,多數都是年少青春模樣,笑笑打鬧。

我們和泰國同學聊起,在我們的國家大學生並不需要穿校服,他們露出驚訝的神情。對於多數泰國學生來說,學生制服象徵平等、傳統、責任與尊重。


說起來,在大學校園裡我們也會見到賣力工作的交通指揮員。他們穿著顯眼的外套制服,戴著一頂帽子,不分男女,在馬路中間太陽底下舉旗、吹哨子,指揮交通。
我見到的校園裡的交通指揮員,幾乎沒有一個會讓我感覺到他們對工作的怠慢,每天早晨,看見站得挺直努力工作的他們,就迎面感受到一股朝氣

交通指揮員都在堅守崗位努力工作,身為學生的我們,又怎麼能在幫助我們走更遠的課業上怠惰?


泰國的巴士服務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一大部分,票價比起高鐵便宜許多,巴士時段也算是準時,所以特別受大家親睞。


在巴士上,會有一名穿戴整齊的巴士售票員和司機。我常搭的515號巴士上有位巴士售票女士,她把頭髮紮成丸子頭,身穿黑色西裝外套與半身裙,即使巴士速度開得不慢,她依然游刃有餘地腳踩著一雙淺跟包鞋,在巴士裡走來走去,邊售票邊報告下一站的停站點。

巴士上
巴士司機穿著全白色沒有污跡的制服,肩膀處還有帥氣的黑色徽章,腳上是一雙黑色皮鞋。他從容開著巴士,停停走走,偶爾和售票女士聊天說笑。

據我的觀察,巴士售票員不一定身穿西裝外套,也有售票女士或男士穿著和巴士司機一樣的全白制服與黑色西裝褲。但不管是哪一個版本,我都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制服給予他們的使命感,穿上了象徵自己所代表角色的制服,肩負責任。


Motocycle Taxi Driver也有自己的制服
高鐵人擠人
前方是穿著軍校制服的平頭少年

小小Fieldtrip 和可愛的同學們一起
除了白衣黑裙,學校也有提供依據科系分不同顏色的硬裝外套,
穿常服上課時就需要套上它。
我們科系是深綠色外套。
軍裝、警察制服和保安制服也好,我們所見到的他們都是整齊的、堅守崗位的。
每每說到泰國我們想到的都是價格廉美的衣服食物、大象(這裡其實很少)和寺廟,但實際上在這個國度有著善良淳樸守規矩的人民。


校內接駁交通工具

豆奶點心檔口
穿著制服的阿姨背影

傳統巴士


我遇到的泰國人都是友善有禮,大家互相尊重。也許不僅僅是因為國教佛教影響深刻,更是因為文化和互相感染的環境下每個人都自然保持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吧。



一起當怪咖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18

我和繪畫來到曼谷已經快一個月了。身為一學期的交換生,我們很幸運能夠在這裡融入泰國的日常生活,慢慢探索和學習。

修讀生物保育系讓我們兩個特別關注環保議題,我們希望可以從自己開始做出努力,減少自己的垃圾製造量,即使在異國生活,語言不通,但我們發現要環保其實一樣很簡單。

實行環保從當個怪咖開始。

走到賣菜攤販婆婆那裡,買了兩棵菜、十顆蛋、100斤南瓜,然後拿出自己的紙袋告訴她放在裡面。婆婆開心地說好,用著我們聽不明白的泰語喃喃說了幾句,然後拿起紙筆寫上每一樣菜的價錢,算算寫寫給我們看總數。
我們遞給她錢,然後準備再掏零角,她擺擺手說不用不用,笑容滿面。

走到賣烤肉串的叔叔那裡,他和太太忙著準備材料,攤位上擺了一些冒著煙的豬肉串和雞肉串。我走上前,準備選幾串回家,叔叔看見我,大概已經記得繪畫和我,笑著說“Malaysia!”,然後阿姨走過來準備拿出袋子給我裝,叔叔欲開口阻止,笑著,看著我拿出藍色的食物袋,把肉串裝了進去。

Sawadeekha.
再見。

走到賣蒸番薯玉米的檔口,樸實的攤主夫婦和我們對視笑了笑。熟練地挑選,然後拿起一袋包裝好的蒸紫薯紅薯,然後把錢遞給阿姨。她笑著,拿起有耳朵的袋子,說,「不用袋子,對不對?」我們笑著點點頭,然後說了再見。
儘管又帶了一個包裝塑料袋回家,但是下一次,總是可以洗乾淨用在其他地方。

叮咚。
走入了7 eleven或是Family Mart,點了一杯熱美式黑咖啡。
把自己的杯子遞給工作人員,他們都不會再抬起眼色看多幾眼,而是自然地笑著收下,然後把裝了熱騰騰飲料的杯子遞還給你。

宿舍樓下的美食街長長的,經常充斥著上班族和學生的影子。
那家店的湯粉特別好吃,小小的店總是擠滿了人,老闆娘忙進忙出。我們走進,看起來像是老闆娘弟弟的叔叔走過來用泰語問我們要吃什麼,老闆娘忙碌之餘轉頭告訴他什麼,看著我們呆滯的模樣,說Please, wait.

有些比手劃腳但是她總是耐心地耗費一些時間在幫我們點餐上

員工走了過來,照例像每家傳統小吃店一樣,遞上兩被裝滿冰塊和一根吸管的杯子。他們桌上有免費供應的班蘭葉茶和開水。
我們擺擺手說不要吸管和冰塊,但又是蹙腳的泰語,結果杯子收走再次遞來時,冰塊空了,塑料吸管卻依然在。
我們望著員工和老闆娘忙碌的背影,聳聳肩。
下一次,一定要清楚泰語的名詞“吸管“。

大概就是這樣,慢慢習慣拒絕不必要的塑膠袋和多餘的塑料容器,我們開始可以更加體會到把自己所學的理念貫徹在生活中的感覺。

當日常中我們刷過面子書或其他社交媒體所看見讀見關於環保意識的文章新聞與相片,電視新聞上播放的大批動物因人類活動而流離失所,大片森林被砍伐被燒光,大片海洋被污染,大片珊瑚礁白化死亡
我們在當下會起憐憫心,說我們人類太不應該。

但是下一秒,拇指滑下出現的一張動畫照片或是搞笑文章還是娛樂消息又很快讓我們轉移了視線,大腦自動切換到別處去。
又或許,我們點擊了分享鍵,覺得應該給更多的人看見提升大家的意識。

我們做了一件很棒的事,但在關閉電腦之後,回到日常生活中,大腦潛意識又讓我們回到了老樣子。忘了環保袋,忘了水杯,我們在使用提供一時便利的物品同時懊惱著,卻重複再重複。

每件事的背後都有“為什麼”,那些“為什麼”的背後都有一個或很多原因。

為什麼要使用塑料袋?回到最初是因為便利,用了即可丟棄,後來人們逐漸熱愛依賴這樣的便利,於是大量生產,漸漸讓我們忘了藤籃子、布袋和鐵飯盒。
那回歸現在,這樣的便利是不可或缺的嗎?
當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使用這些不可循環的物品已經給自然界帶來巨大的影響,也是時候更換一種更負責任的生活方式了呀。
從小事開始,我們不必著急和塑料說再見,但可以減少使用它、不依賴、不給自己藉口。
用自己的杯子,獨屬於自己的物品,裝早晨的一杯熱飲或是下班後的咖啡,心情比起握著無法再循環,印著LOGO的塑料杯子,一定更舒服吧?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既然來了,在努力為生命添上色彩的同時,你會選擇留下一堆塑料袋子盒子罐子承載你的印記,還是那為地球付出心力減少碳足跡的影子?
我堅信環保會慢慢從大眾眼中“怪咖”做的事,變成潮流主流。

而此時此刻,當個“怪咖”又有什麼不好呢?

樹在說話

Sunday, September 09, 2018


我一棵樹
從一顆種子 一株小苗 一個年代的時光裡
逐漸成長 變得強壯又茂盛

人們依偎在我的懷抱下
擋風避雨也遮陽

我的枝頭供松鼠玩耍
我的樹身讓鳥兒棲息
我的種子隨風播送 沒有回頭

我吸收大地給予的精華
大地養育我 滋潤我
而我用我的根 緊緊抓穩大地
不讓雨水衝流
微小的細菌在根與根之間穿梭
零碎的水分在天地之間來回游走

我以為我這輩子
就是為了待著這裡而生於此
我依靠所有供養我的東西 讓自己成長茁壯
然後再以我所擁有的東西 回報給需要的生命

我不是為自己而活
我活著也不是因為自己

如此 如此
默默地奉獻
以此為目的存活
我的心因而快活

即使哪一天 狂風刮倒我
雷電擊中我
人們的斧頭揮砍向我

我也不會為此害怕擔憂
我已經用力 付出我所有
在我的生命裡

我是一棵樹

TIYO


21

Monday, September 03, 2018


十年前我幻想自己16歲的時候會有個白馬王子出現在我的生活中,讓我備受寵愛,像個公主一樣,11歲的我期待16歲。
五年前我幻想自己18歲的時候很有自信,走在韓國首爾的街道上,脖子上一圈格子圍巾,仰頭望天,笑得美麗。16歲的我期待18歲。

18歲的時候開始明白幻想不存在,從那時起不再為我日後每個年齡階段模擬未來,我依然保持期待,卻不想設限,學會了什麼叫“在當下”。

後來後來,遇見的人多了,經歷的事或階段積累了,我還是很年輕,可是卻能夠更坦然不再著急尋找每件事背後的意義,每一天天亮,意味著今天我們又擁有了去探索生活感受生活的機會。

平淡生活也好,冒險也好,學習也好,旅行也好,讓人臉紅的愛戀也好,每個階段都不一樣都獨一無二。

所以我很開心,當我回頭看過往的生日,再慢慢一年一年看回來現在的我自己,我並沒有墜入枯燥無味的世界,一張已經繪製了20年的白紙,在21歲時依然慢慢加入五彩鮮豔的色彩。

生日不是很大很大的日子,生日其實只是關於一個家和一個人。
媽媽回憶起陣痛和生下我們的那天,爸爸回憶起第一次抱起我們的那天,而我們的腦袋對於那天大概多數是一片空白。

儘管如此,我認為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日有種儀式感,不是好吃的蛋糕或者漂亮的裙子,而是和自己的一場對話。
像每次吹蠟燭前許願一樣,我們要在這個獨屬於自己的日子裡,保持希望,期待自己變得更好;給予自己勇氣,要繼續面對生活中討厭的所有事;認真感受,提醒自己珍惜身邊那些在你生日送上祝福的人們。

還有一大堆感恩,謝謝媽媽爸爸給了我最美的禮物-我的生命,你們總是相信我、愛護我,謝謝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人們的疼愛,謝謝每個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們。

現在處於的21歲時光,真好。還熱愛生活,真好。
生日快樂,我送給自己的21歲禮物就是好好愛自己,還有不給自己設限的心。


TI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