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當怪咖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18

我和繪畫來到曼谷已經快一個月了。身為一學期的交換生,我們很幸運能夠在這裡融入泰國的日常生活,慢慢探索和學習。

修讀生物保育系讓我們兩個特別關注環保議題,我們希望可以從自己開始做出努力,減少自己的垃圾製造量,即使在異國生活,語言不通,但我們發現要環保其實一樣很簡單。

實行環保從當個怪咖開始。

走到賣菜攤販婆婆那裡,買了兩棵菜、十顆蛋、100斤南瓜,然後拿出自己的紙袋告訴她放在裡面。婆婆開心地說好,用著我們聽不明白的泰語喃喃說了幾句,然後拿起紙筆寫上每一樣菜的價錢,算算寫寫給我們看總數。
我們遞給她錢,然後準備再掏零角,她擺擺手說不用不用,笑容滿面。

走到賣烤肉串的叔叔那裡,他和太太忙著準備材料,攤位上擺了一些冒著煙的豬肉串和雞肉串。我走上前,準備選幾串回家,叔叔看見我,大概已經記得繪畫和我,笑著說“Malaysia!”,然後阿姨走過來準備拿出袋子給我裝,叔叔欲開口阻止,笑著,看著我拿出藍色的食物袋,把肉串裝了進去。

Sawadeekha.
再見。

走到賣蒸番薯玉米的檔口,樸實的攤主夫婦和我們對視笑了笑。熟練地挑選,然後拿起一袋包裝好的蒸紫薯紅薯,然後把錢遞給阿姨。她笑著,拿起有耳朵的袋子,說,「不用袋子,對不對?」我們笑著點點頭,然後說了再見。
儘管又帶了一個包裝塑料袋回家,但是下一次,總是可以洗乾淨用在其他地方。

叮咚。
走入了7 eleven或是Family Mart,點了一杯熱美式黑咖啡。
把自己的杯子遞給工作人員,他們都不會再抬起眼色看多幾眼,而是自然地笑著收下,然後把裝了熱騰騰飲料的杯子遞還給你。

宿舍樓下的美食街長長的,經常充斥著上班族和學生的影子。
那家店的湯粉特別好吃,小小的店總是擠滿了人,老闆娘忙進忙出。我們走進,看起來像是老闆娘弟弟的叔叔走過來用泰語問我們要吃什麼,老闆娘忙碌之餘轉頭告訴他什麼,看著我們呆滯的模樣,說Please, wait.

有些比手劃腳但是她總是耐心地耗費一些時間在幫我們點餐上

員工走了過來,照例像每家傳統小吃店一樣,遞上兩被裝滿冰塊和一根吸管的杯子。他們桌上有免費供應的班蘭葉茶和開水。
我們擺擺手說不要吸管和冰塊,但又是蹙腳的泰語,結果杯子收走再次遞來時,冰塊空了,塑料吸管卻依然在。
我們望著員工和老闆娘忙碌的背影,聳聳肩。
下一次,一定要清楚泰語的名詞“吸管“。

大概就是這樣,慢慢習慣拒絕不必要的塑膠袋和多餘的塑料容器,我們開始可以更加體會到把自己所學的理念貫徹在生活中的感覺。

當日常中我們刷過面子書或其他社交媒體所看見讀見關於環保意識的文章新聞與相片,電視新聞上播放的大批動物因人類活動而流離失所,大片森林被砍伐被燒光,大片海洋被污染,大片珊瑚礁白化死亡
我們在當下會起憐憫心,說我們人類太不應該。

但是下一秒,拇指滑下出現的一張動畫照片或是搞笑文章還是娛樂消息又很快讓我們轉移了視線,大腦自動切換到別處去。
又或許,我們點擊了分享鍵,覺得應該給更多的人看見提升大家的意識。

我們做了一件很棒的事,但在關閉電腦之後,回到日常生活中,大腦潛意識又讓我們回到了老樣子。忘了環保袋,忘了水杯,我們在使用提供一時便利的物品同時懊惱著,卻重複再重複。

每件事的背後都有“為什麼”,那些“為什麼”的背後都有一個或很多原因。

為什麼要使用塑料袋?回到最初是因為便利,用了即可丟棄,後來人們逐漸熱愛依賴這樣的便利,於是大量生產,漸漸讓我們忘了藤籃子、布袋和鐵飯盒。
那回歸現在,這樣的便利是不可或缺的嗎?
當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使用這些不可循環的物品已經給自然界帶來巨大的影響,也是時候更換一種更負責任的生活方式了呀。
從小事開始,我們不必著急和塑料說再見,但可以減少使用它、不依賴、不給自己藉口。
用自己的杯子,獨屬於自己的物品,裝早晨的一杯熱飲或是下班後的咖啡,心情比起握著無法再循環,印著LOGO的塑料杯子,一定更舒服吧?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既然來了,在努力為生命添上色彩的同時,你會選擇留下一堆塑料袋子盒子罐子承載你的印記,還是那為地球付出心力減少碳足跡的影子?
我堅信環保會慢慢從大眾眼中“怪咖”做的事,變成潮流主流。

而此時此刻,當個“怪咖”又有什麼不好呢?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