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讀書?
Sunday, November 18, 2018
我們這一批在出生在科技時代的年輕孩子,查生字詞義和用法只在彈指之間;學校老師教的聽不明白回家還能問谷歌;連想賺些零用錢也能加入微商世界,在網絡尋找工作資源。
我身為其中一員,既是慶幸,又有些擔心。
太多了,好多啊。
這麼多選擇,我自己都必須承認,多數時候我在網絡上都無法專注,上一秒讀著一篇文章,當下一秒有新的事物出現,我的視線馬上可以轉移,然後忘記這邊廂的東西。
因為這個時代賦予的便利,我們年輕孩子多數都有『萬事皆有可能』的想法。
放在日常中“做選擇”這件事,我們也經常無法在短時間內下定決心,因為我們有無盡的資源去調查每個選擇背後的好與壞。我隱約感覺到,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自己反而變得膽小保守,既害怕做錯選擇又浪費精力時間,卻在這樣的過程中丟失了更多時間。
是啊,我們擁有了解一切事物的機會,但我們永遠抓不住時間。
我不想胸怀大志,卻只能永遠在這些雜亂五花八門的資訊前膽怯斟酌,
最終庸庸碌碌無所作為。
然後我發現,能讓我在這吵雜世界裡平靜下來的,是書。
我非常幸運,從小長大在被書圍繞的環境之中。手邊總是有書本,在閒暇的時候給我解悶,在迷失的時候給我方向和力量。
小說也好,專業書籍或勵志書籍也罷,只要是能握在手上,翻閱時有紙張的味道,真真切切的一本書,就能讓我們脫離混亂吵鬧,沉浸在文字裡。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可以演練故事所有情節,也可以分析短句長句的意義然後再加工整合整理,此時只要專心,無形中就在鍛煉大腦了。
生活里我們的習慣和重複的日常已經讓我們的大腦學會偷懶,人類的大腦本來就傾向掌握一件事之後開啟自動化模式,所以在刷牙、吃飯、開車這些動作裡邊,我們不必經歷思考,只要像機械人一樣保持平靜秩序就可以安穩活到死去了。
但是,缺少了大腦激盪,我們很難去體會到日常裡的小美好,生命中的驚喜和快樂。
我私自認為,沒有書,人類的生活將會暗淡無光。
好書是把人連接在一起的,那些擁有不同經歷思想的人們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記錄下來,分享給所有讀到的人們。寫作者和讀者互相學習成長,把所學實踐在彼此的生活中,小小的力量不也可以開始改變周邊甚至世界嗎。
人們用文字傳達有意義的訊息,以正面能量相互影響,這是讀書才能構成的事。
人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已經掌握許多事物,但是讀書讓我們發現自己懂的實際少得可憐。
越讀書,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我依然是個乳臭未乾的大學生,見過的人事物比起長輩前輩們依舊少得可憐。然而好書讓我見到二十年前的世界,也讓我可以把目光放長遠, 同時學習在身處的當下挖掘意義。讀書讓我減少焦慮,讓我可以靜下來觀測自己,堅定往前的方向。
小說《死亡詩社》裡有一句話,當你在閱讀時,”不要只是思考作者在想什麼,也必須思考你自己在想什麼。 "
我在這句話裡看見光。
隨大眾,是我們經常做出的選擇。害怕被當作異類,害怕走不一樣的方向會碰見死路。但是當我們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誠實面對自己,我堅信我們可以坦然面對挑戰和選擇的後果。
神奇的是,讀書讓我們更容易找到我們自己。
在行色匆匆的大街上,我們毫無特色的混在人群之中,你是想要眼神呆滯被吵雜的聲音指引,還是保持清醒,安然平靜走出自己的路?
我仍然在學習之中,慢慢成長,慢慢累積經驗。
因為有書,因為喜歡讀書,因此我不害怕自己會輕易迷失。
你為什麼要讀書?
因為讀書讓你能夠遠離浮躁、體會到『慢』的好,讀書可以讓你學會思考,讀書讓你不輕易做出無意義的發言,讀書讓你快樂,讀書讓你不盲目並在生活裡發掘更多機會,讀書讓你可以用自身力量給周遭的人事物帶來好影響。
文字和歌是我們生活的意義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