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

Wednesday, July 01, 2020

小弟打破了自己最喜欢的杯子。

还好没有受伤,但他却哭了大概二十分钟。

音响播放着浪漫的Banda Neira sampai jadi debu,缓慢温和的旋律没有安抚他,反而让他哭得更惨。本来适用在婚礼的旋律,搭配哭声把整个场景变成悲剧。

『你有受伤吗?』我一边捡着碎掉的杯子残骸边问。哎呀,杯子上哆啦A梦卡通完整的脸,不复在了。

他奔溃般看着我手上体无完肤的心爱杯子,呜咽回答,『没….呜呜……

『那你在哭什么?』问着,心里大概就有了答案。

果不其然,『爸爸….…..会骂我的呜啊!!

才怪,要骂也会先骂那个坐在一旁翘脚看着电脑没有注意你的举动的姐姐我吧。

可是我还是要作弄他一下。『没办法咯,杯子都破了,很难粘回来。』说完,双眼通红的他就大声哽咽道,『可是我很喜欢...呜呜...这个杯我要用它

『可是杯子已经没有了呀。』我回答,顺便思考着,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教他面对“失去”?

收拾好残局,顺便移开其他玻璃制物品,让它们远离眼前身处眼泪汪洋的危险魔术手弟弟,我让他过来,抱了一下。『ok,现在杯子破掉了,没办法救回来了。』

『所以,你现在在心里跟它说谢谢,谢谢它让你用了这么久,装牛奶和白开水。』他哭到不能自己(?),然后我又说道,『然后道个歉咯,说对不起,不小心打破你了。』

『跟你最喜欢的杯子说bye bye。』

他挣脱我,去到一个角落,真的是仰头哭。

原来面对失去,不管几岁都是痛苦的诶。只是那是必须接纳的过程,然后才可以放下。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也许也可以很短。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因为『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所以现在,我写完了以后,事件结束了45分钟。小弟现在已经静下来,望着镜子自己哭红的双眼,不再有眼泪流出来了。


白开水当下午茶

Tuesday, June 23, 2020

前几天把遗忘在朋友的店很久的《挪威的森林》下册带回家了。
我记得上次是用了很长的时间读完上册,这次就把时报出版的青色封面下册带回来了。
『也许这次可以一下就读完了。』离开朋友充满咖啡香气的店,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这样想到。

不知道是特别设计亦或是所用材质促成的有趣意外,两本《挪威的森林》上下册的封面都可以像镜子一样反映出读者的脸,但当然没有如真正镜子一样反射光到很清晰。
只是不管是打开书之前,还是合上书本之后,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脸。
我宁愿相信是书本的设计,因为这整本小说在讲一个迷失内心、迷失在世界里的故事。

於是封面也许是刻意的伏笔,如果你也像小说里的人们一样,找不到自己和内心的安适所,不要疯狂朝外探索,看看自己。
和自己的心聊聊吧。

就好象把耳机插在笔电,要寻找声音来源,可是原来音乐来源是你脑海里的旋律。
里面有人在唱,你不知道。

为什么有时候星座是很多人的依靠?
读起来很有意思的文字有很多人追捧?

也许最终让我们臣服的不过就是,我们觉得在那星座描述了好像读到了自己;看起来很厉害的文字里在描述的也是自己。
啊,对嘛!
就是这个,我所相信的。

然后过了大概一个小时、一天、之类的,如果是从网络看来的,多巴胺分泌结束之后我们回到日常吃饭上厕所睡觉,估计就忘了那段话。
为了让自己再开心起来、多一些心安理得,於是再次打开手机,看回本来的那些心灵鸡汤和星座运程,想东想西,度过一个下午。

不要怀疑,我有一阵子就是这样的。
像一个被困在泡泡里面的人,以为自己所想都会发生,一会儿笑一会儿低落。

科学教的事物都太有趣了,可是没有教我们怎样安抚自己的心,怎样勇敢和善良。
只是在理解科学之后,更可以以多方面的角度去看事情。

我还在读《挪威的森林》,里面有些描述的桥段会撕裂我所有对于这个世界和两性的理解,可是不就这样的吗?
都需要在撕裂一次才可以重铸更为宽阔和富有包容性的眼界和思想。
像家里最近在装修厨房,都是要打掉原有的墙拆掉所有本来的设备等,才可以重新建个新的、更舒适的空间。

今天把白开水当下午茶,淡淡的水,其实也很有味道。

一些无有章法的文字,读到这里的朋友,愿你,可以在日常的摸索和在书中游走的当儿,慢慢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慢慢听

Tuesday, May 05, 2020

很喜欢慢慢的生活,喜欢听蒋勋老师的话语,感触总是特别多,
这样的我,有时竟然期盼自己可以拥有一个老灵魂,能够学会“看淡”两字。
但是骨子里,我知道自己并没有也不会在此刻,年华正好的时刻真正到达那样的境界。
因为缺乏时间的灌溉和经历的挫败,也许要真正走到那种,可以舍弃很多的境界,还要很久。

只是近期会要提醒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自说自话。拼命要告诉别人“我”有多重要,表现自己,一点都不重要。
不如回到本心,去酝酿自己的思想和走自己的路,缓缓慢慢,舒服清净。

说话,究竟是要说给自己听还是其他人?还是保持沉默更加好呢?
越来越多人要说,却没有人真正在听。
走在路上,每个人的故事何其多,于是会去好奇,有人会听吗?

那样的话,我想要学习,不要说太多,多,听。

What is nature to you?

Sunday, May 03, 2020


When I was young I used to talk to the winds, the trees and animals.

Sometimes I’m still doing this until today people call me as a grown-up. It might be kind of weird habit because those living things would never reply in human language, but still, they play a role in my life moments throughout rain or shine.

Talking to the nature is like talking to our inner self.

After I took a step out to study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during my college years, finding the connection becomes the most significant assignment of mine. I asked myself what is the core reason for me to voice out for nature.

There comes the answer: “Without the nature, I would find no meanings in my life.”




How about the one reading up to here…? What is nature to you?

小记

Monday, April 20, 2020

今早教授在网络课程和我们聊起了未来的出路,谈起” Conservation is all about people“。保育最重要始终是,让更多人理解“为什么要保育”呢。

然后我就想起了一位在森林保护区认识的Udin大叔。
对他来说,保育这件事很简单,因为他的生命延续得于大自然,所以要感谢自然,要守护她,维持平衡。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但因为丰富的经验和眼界,他拥有的自然界知识已是他本身的一部分,反倒我们这些从小被钢骨水泥围绕的人,还在死背硬记着。

那时候,我只要指着一棵植物,他脱口而出就是那棵植物的科学名称。
那时候,他为了让缺乏物资的我们吃到蛋白质,步行了三个小时到上流捕鱼回来。他说“不能捕太多,拿我们足够的就好了。”
取之自然,归于自然。对于他是那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对我家那6岁的小弟来说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我想对保育有感或无感,取决于人们离所用和吃穿的物质的来源有多远。
我只是深刻感慨到现在有太多幸福的人了,我们幸运到,无需亲自在险峻的森林里存活,无需亲手耕种来获取衣物食物;可是我们又那么地不幸,总是忽略了所取之物的来源,盲目地在“我还没得到什么”的思绪里打转。

曾经和朋友笑说,保育学家都是浪漫的。可是为什么金钱才是实际的呢?明明金钱是在后来衍生出来,依靠我们全人类的想象才存在的系统。

不要把人类和大自然区分开来啊,我们守护他们,本来就是天经地义。

不用懂我。

Thursday, April 09, 2020

因为我都还未全然懂我自己。

一个人有可能会有70年活着,这么长的一辈子。
所以着急、所有事想要马上看到结果,这样的事对我来说越来越辛苦。
超人可以一夕成为超人吗/

这段期间一直在找寻让自己舒服的事。
谈保育一定是不舒服的,因为它是一件与时间赛跑,吃力不讨好的事。
我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说有海底的龙虾种类能够把我们人类排进海里的塑胶吃下、消化成更加细小的颗粒,在海里漂流。
我觉得塑料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了,永远不可能切割。
它除非是不再被创造,不再被使用,才不会积累越多。否则还是让它陪伴我们到毁灭的那天。

所以我在想着,让我可以安然去做的事,除了写字,就是观察和感受。
我甚至想到说,如果大学这份专业结束了,我是不是要往别的方向去了?能不能让我去读哲学、去教书、教孩子们爱护环境去探索周边环境、和生活的美。
或许那些必须时常糟心的时刻可以不那么常打击自己。
每一天看到森林砍伐的数据、动物被伤害的新闻,哪里的物种又面临了危机...我的邮件箱满满的都是那些。
可是我无法解决。
每个学期的成绩几乎满分,但有很大作用吗?我努力,可最擅长的好像只是在考卷纸上写下答案而已。

我发现自己能够决定要做什么、可以批评我自己,却无法过于评击他人的所作所为。
因为总是觉得他人有自己的理由,而多数都是无明所致。
我应该开口说吗?我应该去说教吗?可我有这个资格吗?
所有问题都会一股脑涌进来。

我要找自己可以做的,能够给世界带来好,又是我擅长且能力所及的事。

你看,我的情绪起起落落,
有时可以自己消化,有时化做成在日后某日自己会嘲笑的文章。

我不求他人懂我,我们都不要求他人太懂自己。
我们只是需要陪伴而已,我只是需要支持和陪伴而已。


我又在听同一首歌

Wednesday, April 01, 2020

那年 credit to chernlee
我抓起吉他,弹奏几下。
看见桌子上的颜色笔,又放下吉他,拿起白纸,想要画下一幅彩色的作品。
最终我选择来到电脑前,写下一些在心纸上潦草无形的感情。

待在家中让我不得不真真切切的面对自己。
没有日常的烦躁和那些喘不过气的时机,
现在做不了什么事情,只能胡思乱想的时刻,真的特别常出现。
几乎每天吧,每天。

一早起来我总是特别有精神,因为喜欢早晨。
然后我会好好梳洗,带着仪式感,戴上隐形眼镜,用手梳一梳发,跟镜子里的自己说,
”又是一天的开始啦。“

一天下来听着Zee Avi的声音,
我竟也忘了自己完成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
然后又换了一首歌,
告五人的披星带月的想你。

曾经我写了一封信,交代完毕我的所有感情;然后我往前,不再回头了。
最后也没送出去,好像写了就结束了。

正视自己的心脏,是因为看到谁而欢喜。
回想起自己的一点一滴,怎么不是保持期待的呢?
我愿意和谁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心情;我又愿意接纳谁的好与坏,一起吃饭和看电影?

感情里,两个人都是带着问题而遇见对方,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感情,而是愿意互相理解、倾听和接纳还有解决问题的双方。
所以我告诉她,我不相信灵魂伴侣,而是人生伴侣。

你要是不喜欢,要是喜欢,都要勇敢说,
因为突如其来的美梦是不存在的,他不是突如其来啊。离去时卷起的泡沫,终究会散去。

听着同一首歌,我这样告诉自己。

居家

Monday, March 16, 2020

16 Mar 2020

沙巴大学正式开始线上教学,集体抗疫。
这是呆在家的第一天,才第一天,我就和室友欲哭无泪地说,
"我真的不能呆在家太久。"

但是抱怨归抱怨,还是要面对现实。这期间,沙巴的确诊病例逐渐上升到全马第二高,在家隔离,是最好的防护措施。
于是今早和屋友们到超级市场买了足够一星期的食物量,正式拉开成为“居家好公民”的序幕。

19 Mar 2020

原来是第三天。
沐浴在阳光下,我们在家打了羽球,拍了篮球两三下。

我有个很厉害打篮球的朋友哦。突然这样想到。
认真算起来,也许也不止一个,随手抓两个身边的朋友,好像都挺厉害的。

翻开自己写了三年的随写笔记本,里面夹了那时写着小说段落的便利贴,字迹潦草,应该是要再匆忙时刻记录下来。

-

分开以后,若念被派到偏远的乡镇采访记录那些被恶劣环境所影响的居民故事。
夜幕低垂,她与死神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聊天,死神感概道:”上天啊,为了保持平衡,人的死亡成了一种必然,是必须的。虽然每个人经历的苦痛不同,痛苦的却占了大多数。
你知道你有多幸运吗?成为上天划分在幸福人群中的一员?“

若念愣住了。
好好活着就是幸运,怎么老是忘了呢。

-

20 Mar 2020
今天看了一部关于街头小吃的纪录片。
地点在泰国曼谷,是曾经与我有深切关联的地方。

纪录片的主角是一个,用心看待自己的工作,以身为厨师为荣的阿姨。
是啊,因为她的用心与毅力,每一道佳肴,都是她的作品。
在街头,也可以闪闪发亮,站上米其林的奖台。

她不怕输,也不怕累。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自己的能力到哪里,我知道我还能继续。"

也是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人,专注的人,才能走得自信。

21 Mar 2020

早晨。
现在是8点23分,刚刚翻开一本书,读了一段内容,那本书叫『森林里的一棵树』。
不知不觉想起在泰国的那一年,早上起来的时候,是在森林里的一间木屋醒来的。
推开屋子的门,四周是鸟儿的晨啼,树叶因风摇摆发出的枝叶摩擦声。
我不太敢发出太大的声音,害怕打扰了当下的宁静。

穿起鞋子,走向一棵又一棵的大树间去。
满地的落叶随着我的脚步发出沙沙声,我回头看看朋友们,说要循着小溪的流水声去寻找它。
蝉停留在粗燥的树皮上,一动也不动;地上还有一只它的朋友,也想静止了一样,沉默地在这个早上,听时间的流淌。

穿透叶子间细缝的阳光沐浴在我身上。
轻轻走着,我还是轻轻走着,在探索溪水的路上。

人们口中的“忙“,是心的死亡。
可以静下来去听大自然的声音的时候,清净的感觉真的是无与伦比。

22 Mar 2020

总是说要成为别人的光。
可怎么成为不了自己的光呢。

因为需要他人来点亮

Hello my light; goodbye my light. Farewell, my light; Hi, my light.

不可能永远在一个人的身边照亮她,就如同不会有人一直在你身边照亮你一样。
有人离去了,就会有人来替代,像生、老、病、死的真理一样。

哦,是因为最近在看着“哈囖掰掰,我是鬼妈妈。” 才有这样的感悟。

我依然想要在他人低落的时候成为一盏灯,也希望自己脆弱的时候有光在身旁,
既然有人已经找到了他的光,那我也可以不再做个太阳,
我可以,找自己的光,成为他人的光。

Hello my light; goodbye my light. Farewell, my light; Hi, my light.

如若自己哪天离去,依旧希望,在一些人的心中,还存有些许安慰的光芒。

23 Mar 2020

要开始DNA sequence alignment,要研究QGIS,要准备论文第一章。
其实有许多可以做的,今天有点打不起精神。

如果在平日,因为周遭的压力和每天都要往前进的动力,我总可以找到时间的空隙去完成这些任务。
今天小小累了,去睡一觉再继续。

24 Mar 2020

那么多原则存在着,我捍卫的原则又可以坚持多久。

疫情的蔓延,逐渐看到人生百态,人的千千万万种面。
甘愿变得平凡,还是继续搏斗?

今天听到了一段很棒的演说:The perks of being a pirate by Tom Nash
好像从某个方面解答了我的疑惑。

他说:We are merely a blip on the timeline on the universe, right? Act accordingly.
如尘埃渺小的每个人,如果把自己放得太大,变得自私,终将一事无成,也帮不了多少人事物。

因为渺小,我们就接受自己的渺小和普通吧。
只是把日常放大,把善当作调味料,已经够小了,再坏可不好。

我也是很普通,想要带给他人快乐的人啊。

25 Mar 2020

嘿不知道是谁,但是你好,读着我平凡无常的随写的你。

我还要继续写14天,耶!

26 Mar 2020

某人说可以写些负能量的文字,也许的确写出来也是一种消除负能量的方式(以毒攻毒?)
很久没有看到那片海,这时候很想念呐。讨厌自己一直拖延,可是在家就是缺乏了动力去做很多事情,总是这里拖一拖,那里拖一拖。看到无数的报导,皱起眉头,却没能做多少事。于是现在就只能等待...等待...

27 Mar 2020

今天下厨煮了两道菜,配上白饭,和室友一起吃。
总是说自己是不称职的美食家,因为多数食物对我来说,都是好吃的。

天生的吃货,却不太爱下厨。不能推脱到没有厨艺,而应该是说自己懒惰。
因为还蛮好吃的;P

10天过去,说的太多的事没法给我带来什么意义,意义来的时候,往往是真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

28 Mar 2020

Earth hour ,响应关灯。
我们几个窝在房间里,一起看电影。是浪漫的阿拉丁与神灯。
感觉是会记得很久的回忆呢。

29 Mar 2020

今天下雨了哦。
闻到雨的味道时真的很开心,那股清新的味道,和在太阳下晒了整个上午的被单味道一样喜欢。

我的手边有好几本书,每一本都读到1/3或一半,就是没有读完的。
但也开始在习惯着这样的日子,想要读什么书就拿出来,必须要上课就好好地上课,看剧就看剧,每天写一点文字,吃饭也准时吃。

还是无法想象之后一切是否会步入正轨,但,
就这样吧!

30 Mar 2020

今天下午,天气凉凉的,却很想吃冰淇淋。
于是我们就这样出门买冰淇淋去了,顺便为已经空空的钱包提钱。

凉风徐徐,最后就算是淋着雨回家,也依然开心。
真的需要出门走一走啊,带着口罩,远离人群也没关系。
就是需要走一走。

31 Mar 2020

原来和朋友说说话是真的很疗愈的。
今天早上和刘老师刘爸视讯,我们几个都真的很敬佩他。
无论怎样,也要持续学习。
风雨过去,日子也要过好。


2 Apr 2020

是时间过得很快的一天。
也许是因为有事情做吧,一眨眼就晚上了。

傍晚的时候,我望着天空很久,发呆了一阵子。
云一大片一大片的,以缓慢的速度飘浮着。

然后就觉得自己好小好小。
小到,卑微的希望能被人注视到,却又害怕和困扰;
被忽略了的话,就想找个怀抱跳。

原来,还不够,还是不够经历,还是,很需要怀抱。

3 Apr  2020

今天做了可爱的糯米团子,一下就喜欢了。
下午吃一只冰淇淋,晒一晒衣服,看一会儿书,打一会儿球。

配上Sampai Jadi Debu 这首舒服的歌。

4  Apr  2020

冰煮了很好喝又健康的花生莲藕汤。
今晚大家聚在一起,11个人的家,充满笑声。
我们唱了生日歌给ah Yap,吃着部队锅,聊起中学时期的日子,到天南地北。

5  Apr 2020

我真的越来越懒惰写流水账,哈哈哈!好吧 夜了,夜了。
这一天是好的。

6 Apr 2020
睡前决定隔天要好好读一本书。
平时因为忙碌而渴望安静,或者平静的一天。
而现在几乎每天都很安静,我还有任务,却无法专注,心里的吵杂声比起外界多了好多。

把这些都归类为太多资讯的流入。
太过着急要完成事情,反而一件都没法办做好。
我想念山,想念大海。
而现在漫天的想法像蝗虫一样,把我所有平静都噬掉了。

我在梦里看见别人窥探了我的日记本。
人们的眼睛紧锁那些秘密不放,双眼释出贪婪的模样。
我拿起一面镜子,看自己的眼睛,
是否也在某些时刻露出了这样的贪心目光。

为了解决焦虑,
我告诉自己,
有百分之八十我正在担忧和思考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而这其中有百分之七十是不会发生的。
那我是在浪费当下的珍贵时光呢。

只专注一件事吧。

7  Apr  2020

我翻回去自己写过的字, 希望也可以鼓励读着的你:

有趣的事物,為生活注入生氣,而我们的人生還這麼長。
就算多數時光都不能保持快樂,但還是會提醒自己記得回歸到從前那個小孩的樣子,開朗地笑,以為世界只有愛。

相信自己會被溫柔對待。

誰說不能的現在不就一步步在走著嗎。

8  Apr  2020

今天是金钟铉生日。
我觉得年少的时候喜欢上SHINee从来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们90后追星少女,一起拥有了许多美好回忆和勇气,不知道,但这段经历实实在在改变了我很多。而且还让我认识了几个好友,来自身边,来自远方。

金钟铉的离开更是让自己明白了无常。我太幸运(还是不幸?),没有经历过多少生离死别,因此陪伴7年的偶像突然离去,真的感触良多。

好吧,今天一如既往的写下小小一段,我每天一定要写一些文字。
我们都要和自己好好对话,不管用什么方式,然后才能和他人好好对话呀。

10  Apr 2020

宣布管制期延长,希望接下来这两个星期,疫情会逐渐好起来。

11  Apr  2020

早上起来很开心的做了banana pancake!
每一天过得太相似了,我都记不起前两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
该怎么办好...

14  Apr  2020

今天一整天都埋头在功课和考试里。
但是连续两天的傍晚都下了雨,还蛮开心的。

15  Apr 2020

头疼了一天,于是睡了一个中午。
但是在这样的一天,却很幸运的被好好照顾了,都有朋友准备的午餐和晚餐。
于是好好吃饭,成为了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
情感很容易被触动,是在自觉脆弱,希望好好依赖的时候,有一碗粥,或者一个问候。

22 Apr 2020

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的存在好像一种提醒吧,像情人节一样,如果好好对待情人和情人相处,每天都是情人节;那和好好对待地球和地球每天好好相处,每天都是地球日。

我觉得安静起来也好的,可以思索自己的心。可是原来我早就习惯性把心设定为"逃避伤害"模式,可以很好地安抚,可是却不知道方式是不是正确的。

嘿,点进来的看的你,谢谢你还愿意来读无聊的赵伶欣写的东西。

23 Apr 2020

誒今天是世界阅读日。
为了提醒我们总总重要性,这世上有多少节日呐。

今天傍晚在户外看着细细的雨做伸展运动,需要动一动身体,才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和汗水。

24 Apr 2020

管制令延长,人们开始适应了现在的生活方式。
你看,我们天生就是能够顺着环境活下去。再往多的地方看,有许多资源不足的人,快要活不下去;也有许多心灵空乏的人,快要忍受不下去。

我还是在呐喊世界不公平,也许永远都不会公平,可是我还是要为此感到不满,因为若连这种愤愤不平的心都不存在了,该如何是好?


Wondering in the Sigriswil

Sunday, March 01, 2020

I found that ink will fade away

ballon will become flat
there's no eternal element that would stay
in this big big world
if you ask me how would our hearts react
I have no words to explain

现今, 我最害怕的却是资讯。
分辨不清真假,看不透明。
只能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观察。
情绪随之起伏,又无从而去。





拥抱

Tuesday, February 11, 2020

2020伊始,世界处在慌乱之中。

延续19年尾的无情,无数动植物在熊熊烈火惨烈牺牲,接着是我们人类被病毒和其他天灾袭击。

身处在安全区的我们马来西亚,对于这些事不会有深刻的感同身受,可以做的除了捐献与祈祷,也不多了。我不知道每个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估计是由千千万万种想法吧,可多数是平凡的、只求健康安稳的度过一生的。

我本来深信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可以通过信念毅力和努力去争取到大多数的东西,做出奉献。可通过这几个月的事件,直到现在才清清楚楚意识到,要怎么活,原来自身的努力在面对到突如其来的病毒与天然灾难时,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我们将会变得无比渺小,变得束手无策。

无常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不知无常。

打开社交网路,意外见到不少把这些灾害、病痛、死亡数字变成笑话的图片与文章。
人经常有这样的毛病,在遇到恐慌伤痛的时候就会逃避那些负面情绪,以玩笑的方式去看待,害怕变得矫情,害怕所谓的负面能量。
可如果不去认真与心里的害怕还有伤感情绪相处,我们永远都不会认识自己的内心,永远在灾害来临的时候不懂得怎样把情绪释放出来,甚至,忘记了掌握珍贵的每一秒,和所爱的人们事物好好相处好好道别。
没有真正的对与错,但是如果是需要严肃看待的事,希望每个人更懂得『尊重』两字,毕竟每个生命不是个数字,而是真切存在过的灵魂。

用轻松的搞笑的方式,就像是待在舒适圈里。就像我想要逃避认真的时候,就会用说笑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因为害怕被真相敲打心脏变得不堪一击,因而假装不在乎轻轻带过。
我们需要轻松,但如若要变得强大,也许『被打击』是无可避免的那一个过程。

面对真正在乎的人事物,我们就不自觉变得胆小懦弱了。

读到、见到他人的生离死别,我们会流眼泪,那是天生的,那是自然的。
由衷希望,我们可以不分你我去互相给予安慰鼓励,世界的安好是由『相互扶持』去维持的。
你知道吧,褪去所有一切,我们都是平等的没有分别。

那天看到一篇报道,想要在最后分享:
日本的一個小縣城的口罩也斷貨了。工作人員在空空的貨架上貼了個字條頗有意思:

沒有不停的雨,天一定會晴。互相爭就不足,互相分就有餘。


愿世界安好。

TIYO

周而复始

Thursday, February 06, 2020

曾经困扰童年的皮肤敏感似乎又来侵袭我了。
身体突如其来的发痒包括脸颊 只要一抓会留下暂时的红斑,我开始思索着自己也许应该戒口,观察是不是什么食物让皮肤敏感了。

遇見問題先尋找原因,再來是解決方法,很喜歡這樣的樂觀。

不知道是否是长大的感叹,也许看见的事物逐渐增多,不同年龄层所经历的事情带来的新鲜体会,慢慢让我们堆砌新的想法、看法,换了见解、影响言语。
对于生命我有着太多的疑问,每当人们与我讨论起生命的话题,我的内心会有非常多的观点,却奈何缺乏用清晰言语把它们表达出来的能力。

也许因为不够清楚吧。

還有也许因为,期盼珍贵的心情无需用言语传递,已经超越言语。

『周而复始』 不是贬义的。是一种循环。
即使是开头所说的皮肤性敏感问题,我也看待是一个过渡期,周而复始是一個圓,里边蕴藏了新的改变,我应该要改掉一些饮食习惯了,需要变得更在意健康了,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
蒋勋老师说到的周而复始关乎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
节气去了、再回来。讲清明、谷雨、立夏、立春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早晨太阳的升起也是周而复始,夜晚月亮的显现也是。

可是其实这些周而复始,都有着千万种缘分去促使而成的;不容易呢。

紧紧抓住我们可以看见的东西吧。只是到了应该放手的时刻,就用更大的勇气去放开吧。

想起了自己一个人看海的时刻。
經常面對内心的那种迷失无助,是因为我找不到朋友可以一起分享感动和伤感的心情。 這也是我的一種周而復始啊。

每次霎那间涌入心脏的感受总会让自己变得感性、灵感充沛,与此同时遥望四周,莫名又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表达:啊,这幅景象,让我的心情变得好复杂,满溢出来的欢喜又交杂着知了无常的抑制心情。所以如果让我看看某个人的眼睛,透过眼神我们可以知道对方与自己的感受相近,那样是最美好的分享心情的状态吧。无需过多言语。

"But luxury has never appealed to me, I like simple things, books, being alone, or with somebody who understands."
~Daphne du Maurier

这一年,愿自己遇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情,至少可以和文字相伴。




躲起来,不坏。

Monday, February 03, 2020

She said, "You will get out of your winter soon."


在面对很多事情,我可以很强大,但在某些方面,却总是扮演胆小鬼的角色。
这两天像是躲起来一样,逃避会议和林林总总的大小事,莫名低落。

其实回家就像躲起来了吧。有厚实的依靠,有永远担心你吃不饱的人。
特别喜欢奶奶的老家。旧式房子在靠近屋顶的高处有许多的通风口,每天清晨一到,第一抹薄弱的光线就会透进来。
铁制窗花和木制的窗,还有白色的花样窗帘。

在家的早上,就喜欢从家里走到奶奶家,一碗热汤的距离。
享受晨光的温暖,一边数着脚步,不到三分钟就到了。

早上的老家,会听得到许多鸟啼,偶尔还有迟起的公鸡在呜呜啼。
爷爷会在桌上读报纸,或者做简单的晨操,有时候是在屋子外走动,看看花和草。
奶奶总是在厨房里,每次我到了,就问我要吃什么。热腾腾的包子还是一碗面线条。
然后让我去读报纸,好了再叫我。

很希望,这样的时光可以一直一直深刻记得。
爷爷奶奶年迈了,上星期帮爷爷过了82岁的生日,而我看着他,还是不觉得老。
至今还是驾着车到处走,喜欢写字读书,新年期间他甚至在我回来以前就把老家清扫整理得差不多了。问起他健康怎样,他总说还好还好,有自己定期量血糖血压,除了要多注意饮食,其他都好。

奶奶洗肾,爷爷每个星期接送她,他们俩老其实都一直在照顾自己,没有要求孩子孙子们做什么。

希望他们能时时安康快乐,见证我们长大和对社会有贡献,是我最大的期望。

---------------------------------------------------------------


那天经过一间酒店,外头有许多保安驻场,好几个衣着华丽的人从路旁的豪车方向走进酒店大厅。
爸爸说:“是比较高级的人的聚会吧。”
不自觉就皱起了眉头,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人就开始以级别区分了呢。

褪去衣着和所拥有的资产,我们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内心。
高尚的品格,无论富贵贫穷,才是我们需要尊敬和追崇的;举手投足的礼貌与智慧,才是真正得以区分一个人的标准。

也许也不应该用『区分』两字。

网络上漫天飘洒着各种言语,看得太久了,就感觉是陷入了自己未能体察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我们无法认真思考、突然变得盲目和骄傲。

时刻抽出来吧。也许比较好。